模铸造有什么特色呢?
锤上模锻简称模锻。模锻便是把加热后的金属坯料,放入模锻设备(模锻锤)的锻模内并施加压力,迫使金属坯料沿模壁活动,直至充溢模膛,然后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度的铸造工艺。模锻与脑模锻比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与胎模锻工艺中所说到的关于分模面、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役、圆角半径、模锻斜度、冲孔连皮和飞边槽等基本内容相同,而与胎模锻的区别是模锻所用的设备如模锻锤,其机架与砧座连接成全体,且锤头在较准确的导轨中上下运转,而胎模锻所用的设备就不具有此条件;模锻锤所用的锻模是紧固在锤头(或滑块)与砧座上的,而胎模锻所用锻模则是活动的;模锻的制坯可在锻模的制坯模膛中一次完结,即锻模可制成多模膛操作工步,而胎模锻制坯则是决定于锻制工艺,故胎模锻则为单模膛规划;模锻件最大可为100kg/件,而胎模件大多为中小型锻件。
锤上模锻是在自由锻、胎模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办法。运用模锻锤的特色,能轻松完成镦粗、压扁、拔长、滚挤、曲折、卡压、成形、预锻和终锻等工步。
锤上模锻有多种不同的办法,有带飞边的开式模锻及无飞边的闭式模锻;有单型槽模锻和多型槽模锻;也有单件模锻及多件模锻等。无飞边模锻最大的长处是节约飞边金属损耗,但对锻件坯料的体积要求非常准确,工艺适应性不广,锻模寿数也短,所以运用并不广泛。单型槽模锻适用于简略形状的锻件,或许锻件外形尽管较杂乱,但坯料已通过辊轧、揉捏或自由锻等办法制造而成预制坯。在出产中,为使从坯料到锻件的整个塑性成形进程是接连的,常选用多型槽模锻,其不足之处是锻模结构和操作都较杂乱,出产率低,锻锤冲击能量不能充沛的运用。锤上模锻,正常的情况下都是单件模锻,有时当锻件不大时,为了更好的进步出产率或资料运用率,以及为战胜锤击错移力,可选用双件或多件模锻。
模锻时所用的锻模是由上下两块组成,模块是凭借燕尾和楔铁紧固在锤头和下模座的燕尾槽中。燕尾能使模块挂住,碰击楔铁,能使模具紧固。
模锻锻模之所以不能像其它锻压设备的模具相同既可用螺钉和压铁来紧固,又能选用燕尾合作楔铁来紧固,因为锤上铸造冲击力大,螺钉简单松动和折断。运用楔铁时尽管有时也会松动,但撞紧后很快又能正常作业,并且是出产实践中较为便利及安全的紧固办法。此外,装置键块是用来调整模块前后和定位的。
因为锻锤的冲击能量来自运动的落下部分,即:锤头、锤杆、活塞及上模块。模锻时,每道工步都需一次和屡次锤击,尤其是终锻工步,锤击最为强烈,所以模块尺度要求较大,使之有满足的承击面积。